在举国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日子里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了27集电视剧《狮子山下的故事》,于今日收官。
这是一部香港与内地合作的以平民视点、切口小但小中见大的具有地道港味的香港故事;
是一部具有浓烈的家国情怀的剧作;
是一首香港“回归”的平民史诗和炽热颂歌。
这部剧与此前以香港为题材的电视剧如《紫金勋章》《廉政行动》等不同,其聚焦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不再是功勋卓著的英雄或反腐斗士,而是近30年来,尤其是在香港回归后定居于港的一群平凡小人物;
其表现的主要空间和场域也并非高楼大厦或豪华宾馆,而是百姓出入、三教九流汇聚的先叫“好兄弟”后名“喜欢你”的茶餐厅和“GIVE ME SIX”的友谊天地。
电视剧的题材和人物固然是重要的,但并不是决定一切的。
重大的题材和英雄人物在高明的作家艺术家那里,固然可以开掘出深邃的主题和时代主旋律,但在平庸的作家艺术家那里也可能表现得公式化、概念化,以至浪费了创作资源;
相反,看似寻常的平民生活场景和“芸芸众生”的人物,在高明的作家艺术家那里,也能揭示出宏大的时代主题,塑造出人性丰满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。
《狮子山下的故事》正是如此。
该剧貌似学习借鉴了老舍先生的经典话剧《茶馆》的成功创作经验,从一家“茶馆”里进进出出的各色人等在三幕戏中不同年代的言谈举止,勾勒出晚清至“民国”初几十年的时代风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历程;
《狮子山下的故事》主要聚焦在“茶餐厅”中并无血缘的
通过叙述这两代人的成长历程折射出香港自1984年正式签署《中英联合声明》起,历经申奥成功、香港回归、金融风暴、非典疫情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近30年的惊天动地的时代风云。
这部剧讲好了精彩地道的香港故事,抒发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,唱响了一曲香港回归祖国的深情激越的嘹亮颂歌!
《狮子山下的故事》十分注重把宏大的时代背景和重大事件都统统推向后景,在叙述故事、刻画人物时往往点到为止,艺术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在“回归”的时代洪流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精神轨迹。
全剧开篇,广东佛山人
内地长大的梁欢开心落泪,庆幸香港1997年终将回归祖国怀抱,而在殖民地的香港生活长大的茜美、建华等却疑虑重重,担心香港和自己的前景与未来。
这使本剧开门见山地展露出不同人物在“回归”上的不同心态,由小见大,赋予了作品以厚重的历史沧桑感。
李高山带妻子梁欢去观夜景,托物言志,寓理于情,夫妻感叹:“看看夜景,看看那些船来来去去,就好像有很多人带着很多希望一样,真的很有生命力。”
“只要你肯作出努力,这里的万家灯火,总有一盏是属于我们的家。”
这就给全剧的一号女主角梁欢的精神气质、人格素养、家国情怀的起点,定下了基调。
《狮子山下的故事》的香港故事讲得真实、质朴、生动、感人。
梁欢赴港不久,丈夫李高山便遇劫被刺身亡。她坚强地直面人生,“要守住亡夫的茶餐厅”。
股份纷争,店铺租赁、兄弟情谊、中西餐厨艺研学、一双儿女的抚养……
摆在女主梁欢人生道路上的坎坷,都需要她以中华民族杰出女性的坚韧不拔和勤劳、奋斗、诚信、实用、高效、和善的精神去从容应对。
剧中的女主形象,既非高大完美、无坚不摧的女强人,也非忍辱负重、见难思退的弱女人,而是一位直面人生、不断进取、开拓未来的平凡女性。
此外,李高山的诚实、仗义、担当、敦厚;
“老叉烧”劳金的嗜赌成性但人性不灭、终能洗心革面,痛改前非;
罗一同的审时度势,随机应变,乐天知命;
“社会人”
以及“二代人”李友好、
剧中的主要人物塑造,可以说都较好地摒弃了过去长期制约我们的那种简单的二元对立、非黑即白、好走极端的单向思维,而代之以整体把握、善于变化、兼容整合的辩证和谐思维,努力表现人物精神演进的轨迹和人性的深度。
《狮子山下的故事》对时代氛围和香港环境的艺术营造值得称道。
“茶餐厅”的布局,桌椅板凳的成色,马路市场的景观,乃至细微到一个个小小的道具以及各色人等的衣着服饰,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香港味。
而所有这一切,又并非靠大投入、大事件、大场面和强刺激、强情节、生死劫来实现,却依然在弥漫着香港味的文化氛围中,强烈散发出活跃其间的香港人浸透于骨髓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心。
这些恰是《狮子山下的故事》的独到之处。
来源:CCTV电视剧 | 作者 仲呈祥